电池在线

国轩高科李缜:碳酸锂不降价,新能源汽车、储能都没有未来


2024-12-20 14:23:42    来源:

在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在科研投入上,国轩高科已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在电池行业中也位居前列。

4月28日凌晨,国轩高科发布了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

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突破两百亿,为230.52亿元,同比增长122.59%;营业利润达1.99亿元,同比上升408.87%;实现净利润3.66亿元,同比上升376.03%。

在今年一季报,国轩高科营收达71.77亿元,同比增长83.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60.95万元,同比增长134.78%。

利润不高一直是国轩高科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4月28日的媒体开放日上,国轩高科创始人、董事长李缜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利润)要高点也比较简单,我就削减我们科研投入,我要协调5个亿的研发费用,我的利润不就增长5个亿。“

“但是事实还不行,因为没有技术的研究是不行的。”李缜。

国轩高科创始人、董事长李缜 图片来源:国轩高科

在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在科研投入上,国轩高科已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在电池行业中也位居前列。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末,研发技术人员达6267人,占比超32%;其中研发人员2578人,同比增长34.41%,硕博占比76.76%。

也是因为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国轩高科取得了一些技术的突破。其高镍三元7系电芯市场应用成功,低温铁锂材料实现全面量产;铁锂电芯和半固态三元电芯研发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104Ah铁锂电芯、储能万次循环寿命300Ah电池实现量产,成功开发零热失控电池包。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轩高科专利申请6344项,累计授权专利4274项,技术研发水平据行业前列。

在出海业务上,国轩高科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业务的电池企业。在2022年,国轩高科海外销售收入为29.8亿元,同比增长464.76%。

国轩高科方面认为,中国锂电企业在国内“内卷”出来的能力,拿到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在2022年,国轩高科海外运营、市场团队达800余人。在未来,也将持续加码海外市场。

针对数字化对锂电池行业的影响、碳酸锂价格下滑带来的冲击、出海的具体情况等问题,国轩高科的领导层与媒体在开放日上,展开了一场讨论。

以下为国轩高科领导层与媒体对话记录,全天候科技整理:

Q:国宣布高科多次提及数据科技,大数据在国轩高科是如何应用的?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现在很多最新材料研发的突破,其实是和AI、大数据密切相关的。我们上个月刚刚成立了数字工程院,原来是信息工程院的一部分,现在专门剥离出来,由这个独立的部门专门推动数字国轩的发展。

我们有很多大数据,收集了海量的、各式各样的测量数据,过去这些数据都在个人的电脑里,或者在服务器里,这是一个金矿,我们一直没有能力把这个金矿挖掘出来,随着数字分析的部门成立,他们已经开始挖掘过去的数据宝藏。

每一台设备都有成百甚至上千的数据采集,这些数据采集我们放在云里,这些数据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宝藏。我们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卖给终端使用者的时候,这些电池包都在我们密切监控之下,我们专门有一个大数据的分析团队,所有的电池包使用过程中核心的数据,我们都能远程监控。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能够预警这个电池包,比如某些电芯有压降,电池包温度过高,如果有问题,我们可以及时通知到用户。

Q:如何看待近期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对今年碳酸锂价格走势有怎样的预判?这个波动对于国轩高科今年的整体毛利会有多大提升?

中国业务板块王启岁博士:去年一年大家都经受过碳酸锂之痛,从最初的5万/吨涨到12月份的60万。经过去年一年的产能释放,包括消费者的心里预期,我觉得是利好的,一方面促进我们对市场的信心,第二方面,消费者也希望回归到理性的价格,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供应商。第三,回归理性的价格之后,市场是趋于比较合理的增长空间。

我们对市场的预期来看,碳酸锂下行对整车厂来说市场空间也会增大,基本上都处于联动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内部的管理提升、产业链资源的优势方面,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更多的成本优势,会更加的抢占市场份额。

董事长李缜:不仅仅是锂资源的价格,包括镍钴资源的价格,都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在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过去我们掌握不了的技术,今天我们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获得的资源,变成我们的技术,这样我们就有前行的空间。汽车电动化对中国来讲是难得的机遇。上海汽车展都是纯电动汽车,如果我们在技术上再进一步,它会走的更快。

资源的无限性,比如磷酸铁锂电池的资源是无限可取的,无限循环的,磷酸铁锂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都掌握了这个技术,都知道资源在什么地方都能拿到。

如果不把这些资源降下来的话,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没有未来的,储能技术也是没有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是慢慢地使我们的电池制造成本越来越低。另外一个层面是储能变成可能。

Q:国轩去库存是什么样的情况?

董事长李缜:我们去年年底都空掉了,我们也没有注册碳酸锂,因为我们在宜春今年已经投产过了1万吨,还有2.5万吨下个月就投产,所以我们到下个月的时候,我们的碳酸锂全部是自己供应给自己。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之所以没有存货,是因为我们在宜春有自产的能力,我们代购只是补充我们自产的不足,所以外购我们没有什么5年、10年的长单,外购只是缺多少买多少。我们不会积压大量的60万买一吨的量。

Q:新能源这个行业要开始出海,你们的哪些能力可以快速向海外移植,而哪些能力在移植的过程中会有困难和障碍?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这个问题我可以理解成我们在国内练的基本功,拿到海外哪些管用,哪些不管用。我们出去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不仅是国内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LG、三星、SK这些韩国企业,我们现在要PK是韩国企业以及一些整车厂,像特斯拉

对韩国企业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在中国内卷的过程,已经联成金刚不坏之身,不管是成本控制,包括产线设备的制造厂家的生产能力,以及对设备控制的精度,都已经在国外有非常好的竞争能力。

Gotion Global副总裁陈瑞林:我们的产品设计能力、设备的集成能力,我们整套产线和系统的出口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第一海外和我们的标准不一样,美国要认证,欧洲有CE的认证,我们到海外还需要要了解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需要补课。我们优势大于我们要补课的地方,这点我们有充分的认知。

图片来源:国轩高科

Q:国轩在国际业务超过国内的很多同行,有哪些重要的能力、要素让你们可以比较顺利的在北美扎根落地?这些要素哪些是别人比较难复制的?

工研总院院长蔡毅:我们在美国已经有公司,从2015年开始,已经运营了七八年,这家公司在美国经营的范围又有一定的扩充,以前我们的经营范围是销售、研发,现在我们要把经营范围扩充到生产,相对来说比注册新的公司申请做制造、研发要容易的多。

董事长李缜:我现在在美国做两头,2015年开始做研发,做技术的进步。产品我们去年开始,今年我们在北美的出口预计超过5亿美金,产品也走向国际了。

我们把全球市场分成四个板块,除了中国板块以外,美洲市场在过去一年,他们销售的汽车大概在2000万辆左右,欧洲和非洲市场也是2000万辆左右,中国去年大概2800万辆。东南亚、南亚包括印度大概是1200万辆左右,全球市场大概八九千万辆。

未来中国的市场也会慢慢从2800万辆退到到2000万辆。过去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的60%,未来会退到20%-30%左右。

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都是要往前走的。美国市场、东南亚、南亚市场、欧洲市场、中国市场都差不多,如果我们只在中国发展,那就意味着我们丢掉了另外三个市场,如果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那这三个市场是不能丢的。

怎么走,我们要依赖于政府的支持,通过一带一路到南洋,到欧洲。有些其他情况,我们还要寻找新的路径,中国要走向国际化,走向强国,如果产品、资本、技术不能在全球布局,然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也坚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进程也会更快。

Q:对于利润不高的问题,国轩高科如何回应?

董事长李缜:我每年花很多钱给蔡院长(做研发),去年花了25亿。很多投资人讲,你老是这样没有利润怎么办?利润不高,股票是涨不起来的。如果要高点也比较简单,我就削减我们科研投入。我要协调5个亿的研发费用,我的利润不就增长5个亿。

但是事实还不行,因为没有技术的研究是不行的。

电池企业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它必须有技术的积累,而且是相当长的过程,即使我们走向国际,我们也会带一批好产品技术过去。

电池的核心技术,如果我们把电池技术放在100分来看,50分是材料科学,30分是电池制造技术,还有20分是产品技术。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创新,产品是工程。工程能力比较简单,整车企业都必须做工程化。

国轩的强项是两个基础(材料科学和数字科学),数字化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走向市场的安全和运营保障的问题,也要包括未来电池都能够回收再循环的问题。材料科学研究会把电池未来的改变更快。

2009年做电池的大巴车是3.5吨,能量密度是90Wh/Kg。今年我们推出来230Wh/Kg的磷酸铁锂,到2026年我们会推出更高能量密度铁锂系列的电池出来。这样走向市场以后,它的成本就下来了。这些东西不是来源于电池制造技术,而是来源于材料科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