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在线

新能源汽车多元化时代: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2024-11-04 18:25:33    来源: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要求下,我国汽车能源转型将经历低碳和零碳两个发展阶段,低碳汽车和零碳汽车必将长期共存。

“除了纯电技术路线之外,HEV、PHEV、燃料电池、融合动力技术等创新动力技术,也都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并且还有巨大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提升的空间。”6月7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在寰球汽车举办的——同行·善见·科学——“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论坛上表示。

中国汽车历经70年的发展,乘着电动化的“东风”,在电动化转型中抢得先机,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由弱到强,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重要的引擎,跑赢了上半场,并在引领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力争打赢下半场。

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明确能源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型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单一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增程式等低碳汽车,对减少汽车碳排放、实现碳达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国家的战略政策来看,纯电驱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技术路线。然而从市场的实际发展来看,国家也同样为混动、增程、燃料电池等一系列的创新技术路线的发展留有了足够大的空间;在产业驱动层面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是促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从消费需求变化的角度来看,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汽车的使用场景,多场景出行成为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6月7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从三个层面指出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为汽车市场注入了“活力”。

论坛当天,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主席、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约理事长赵华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等多位行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的话题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和分享。

“能源转型不能一蹴而就,新能源相关政策制定更应考虑市场现实,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路线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方向。”无疑,这次论坛达成的共识,代表了行业主流而且迫切的声音。

混动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尽管国内的充电桩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但纯电动车节假日高速公路大排长龙、电动车冬季续航里程大幅衰减等痛点依旧存在。

不同的场景需求孕育了市场的多元化。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地,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式不仅有纯电,还有混动、增程、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形式。

据罗兰贝格的推测判断,未来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将被持续蚕食,其中除了纯电市场外,混合动力市场也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

长江证券则预计2025年国内混动车型年销量或将超过635万辆,市场空间巨大。东吴证券测算,2021-2025年混动的渗透率将从7%提升至50%,而且有望复制自主SUV演绎过的2011-2016年成长之路。

随着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整体向好,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零跑汽车、广汽本田、长安福特等多家企业均加速混动车型的布局。

就2022年国内TOP20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来看,以比亚迪、理想等自主品牌和丰田、本田等日系合资品牌为主。

对于“新能源”起初业内有着不同的见解,目前如何定义“新能源”,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约理事长赵华林表示:“终端用能的电气化和清洁化以及电力生产结构,清洁化是新型能源系统的构建过程的显著特点。”不管实现电的途径是燃煤还是其他,终端用能电气化是“新能源”最显著的特征。

新汽车的转型与革命背后其实是能源革命,同煤炭造就了蒸汽机、石油造就了汽车一样,能源转型也带来了汽车动力转型发展。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要求下,我国汽车能源转型将经历低碳和零碳两个发展阶段,低碳汽车和零碳汽车必将长期共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表示。

“混合动力具有节能减排和使用便捷等综合优势,是满足未来乘用车严格法规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交通碳达峰和低碳化非常有效的技术路线,碳中和混动专用发动机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表示。

因此,新汽车的发展征程还在不断推进,但对于新汽车的能源技术路线,不应该只放在以纯电驱动为主的单一路线上来,而应综合考虑不同技术路线的价值。

技术本身没有优劣之分,而是汽车市场拥抱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的选择,如果单靠政策、行政的手段是不可取的,更有违汽车市场发展的规律。

选择权留给消费者

能源动力技术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这更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关键点在于正确处理好降碳、政府管控和市场机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值得重视的是,市场格局取决于消费者的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那么,如何看待油电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油电之间是竞争的关系、替补关系,还是共存关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指出:“希望油车电车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不能‘一家独大’。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消费者的需求。无论是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以及纯电等不同的动力模式,都应该是由市场、消费者去选择,而政策的导向应该落实在生产、研发端。”

当前市场虽然重视纯电技术发展路线,但是也应在过程中尊重用户的用车需求。

“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该留给消费者,技术创新不应该剥夺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在一些使用场景下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内燃机的产品包括混合动力很难在短期内就把他否定掉,甚至还能够有一定的好的表现,这个是市场验证的结果,必须要指出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趋势的拥抱是非常积极的,消费者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产品,什么不是。”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要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在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压力下,要时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市场格局。当前市场非常重视纯电技术发展路线,但我们也应在过程中尊重用户的用车需求,尊重市场的选择,用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视角,找到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发展之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最后表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