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在线

长城汽车VS比亚迪 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战争”细节


2024-11-04 18:24:44    来源:

近日,国内知名造车企业长城汽车把另外一家势头正劲的造车企业比亚迪举报的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汽车江湖的“战争”隐有失控的迹象与风险。

继价格战、营销战之后,最近最轰动的事件当属长城汽车与比亚迪的 “排放门” 之争。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比亚迪两小时后光速回应:“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长城汽车在声明中提到的车型秦PLUS DM-i、宋PLUS DM-i,涉及到两个背景:一是比亚迪秦和宋系列车型一直是比亚迪的热销车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4月,比亚迪秦的零售销量为13.06万辆,比亚迪宋为17.44万辆,分别为新能源轿车和SUV榜单的销量冠军。而在燃油车时代,长城汽车的哈弗H6曾长期在SUV榜单前列;二是声明发布这天(5月25日)下午3时,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的发布会。此前,比亚迪已经发布了汉、秦等多个车型的冠军版,冠军版的起售价格相对更低。

长城汽车、比亚迪与吉利,曾被称为中国民营车企的三驾马车。此前,比亚迪与长城汽车的 “互赠商标” 事件,在行业内一度被传为佳话:2021年11月,比亚迪免费将 “魏” 的商标转让给长城汽车。“魏” 则是长城汽车旗下主打高端的SUV品牌,畅销车坦克300此前就属于魏品牌。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则将 “登陆舰” 这个商标转让给了比亚迪,“登陆舰” 成为了比亚迪一款MPV的名字。

彼时,长城汽车曾公开表示,“双方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国品牌共同进步做出努力”。

此次两大车企巨头的直接碰撞,震动了整个产业及资本圈!据24潮统计,仅5月25日、26日两个交易日,比亚迪与长城汽车市值分别蒸发了402.23亿元和179.63亿元、股价跌幅达5.59%和9.88%,而同期上证指数增长了0.24%。

有人认为行业内卷,这样斗一斗未必不是好事。在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的微博下,评论区点赞数第一的评论是:“正面硬刚,整顿行业乱象!”。

而在一个近五百人的比亚迪车主群,有车主表示:“长城举报比亚迪,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长城现在的日子真不好过,所以才近乎疯狂,拼死一搏。”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则在微博表示:“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今年是长城汽车成立的第22年,是比亚迪成立的第28年,是其进入造车领域的第20年。

在汽车产业激荡的二十年间,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

大约十年前(2013年),长城汽车年度总销量为75.4万辆,约是同期比亚迪的1.49倍;十年后(2022年),长城汽车年度销量为106.75万辆,仅为同比比亚迪的57.13%。

此外,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6.35万辆(含插电混动),是同期长城汽车的14.14倍!两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已经早已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当然,汽车销量只是评估车企综合实力的维度之一,为了读者能更为直观、全面的了解长城汽车与比亚迪的真正实力与竞争力,「24潮团队」统计了两巨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毛利率、研发投入、营运能力、员工规模与效率、造血力、对外投资、资本实力、国际化等数十个核心指标,相信读者朋友自有判断。

其中比亚迪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增长、产能及增速、造血力、对外投资、资本实力等近30项指标中占据优势,而长城汽车则在海外汽车销量、人均创收、海外收入增长等9个指标中中胜出。

事实上,车企巨头之间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走进2023年,延续了13年的 “国补” 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补贴 “断奶” 后,车企普遍面对万元以上的成本增加,成本阵痛势必带来行业新一轮洗牌。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今年全球电动乘用车的销量预计将上涨至1360万辆,其中大约75%为纯电动汽车

但是,据「24潮团队」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仅19家车企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合计已近1300万辆,而诸如长城汽车、日产、丰田等诸多车企巨头尚未公布明确的销售目标,2023年供大于求已是大概率事情。

为了破局,各大车企纷纷加入降价大军,据「24潮团队」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已有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赛力斯、一汽集团等近40家车企加入降价大军。汽车江湖凶猛价格战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产业竞争及残酷洗牌!

这在特斯拉最新披露的一季度财报中已经有所反应: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1603.10亿元,同比增长24.38%,实现净利润172.69亿元,同比下降了24.26%。特斯拉营收为近11个季度最低增速,净利润近十个季度首次负增长,且毛利率创近十个季度最低值。

长城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更是分别同比下降了13.63%和89.34%。在这样的产业形势下,比亚迪的强势增长又能保持多久呢?

4月份,马斯克称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将优先考虑销售增长,而不是利润。“最好是以较低的利润率销售大量的汽车,并在未来收获这种利润率。”

而近期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比亚迪方面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最需要的是 ‘快’,‘快鱼吃慢鱼’ 比 ‘大鱼吃小鱼’ 更恰当,所以汽车企业一定要速度为先。”

毫无疑问,一场围绕 “速度” 的战争已经打响,外有强敌环伺,此时行业爆发“内战” 可能没有赢家。


延伸阅读